首页> 旅游攻略 > 重庆大学2013年毕业季
母校,您见证,我们的梦在脚下
毕业季的到来,是追忆大学生活,也是开启新的梦想。记得大一刚入校时,幸运地被选中现场观看80周年校庆晚会,一转眼就是4年,这4年却给了我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今天,我怀着与学校4100名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和7400名本科毕业生相同的心情,拥有对母校一份感激和感恩之心,逐步“转战”社会更广阔的“舞台”,去实现人生价值和母校寄予的成才梦。
依依不舍,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情感和经历,母校的、恩师的、同学间的,点点滴滴、情深意切,才造就了这个温暖而温馨的育人环境。在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校2012届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报告中显示:学校2012届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比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分别高4个、9个和2.5个百分点;不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比全国同类院校平均低3个百分点;学校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比2011届高2个百分点……真实的核心数据背后凝聚着学校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凝结着老师们辛勤的谆谆教导和耐心培育,请允许我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母校,谢谢老师们!
依依不舍,是因为母校激发和催生了我们的成才梦。这里是成长的“沃土”,勤勉、务实的学风让我的学业成绩在年级数一数二,学校灵活而人性化的教学体系以及辅修的第二专业,让我作为交换生在英国得到了暑期带薪实习的机会;这里是精神的“家园”,大一时我以653分过了英语六级,大二过了法语四级,大三以8.5分考过雅思,此外我还掌握了西班牙语和世界语,获得了欧洲模联荣誉代表奖,纽卡斯尔大学环保先锋奖;这里是开放的“圣地”。大二时我与其他5名同学共同发起建立了重庆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我多次作为领队或独自到北京、仁川、巴塞罗那、伦敦、里尔、曼谷等地参加模拟联合国大赛,还有幸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合影,结交了400多名国际友人。
学校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奋斗目标,以及要努力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让年轻的心汹涌澎湃,我知道这是我们“重大人”的梦想。感谢母校,为我们保存最美好的青葱岁月和奋斗足迹,也请母校放心,成才梦不仅孕育于我们的心里,更会在我们今后的脚下去逐步实现!(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 王功宝)
谢涛:梦想需要打拼,才会去珍惜
“大学期间每年我都获得一些成绩,我一直认为过程最重要,坚持下来就是想给低年级学生们梦想的方向,收获不一样的大学。”这是谢涛,目前在所在年级400人中以专业综合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硕博连读。
阳光、高挑、自信的大男孩,重温大学的生活,他认为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的坚韧拼搏给予了自己充实的四年。“大一我参加的全国性机械制图大赛和大三的全国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都是教育部四大赛事,我们获得了最高奖,大二参加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得了国际一等奖,每一项赛事至少要通过三次的选拔,持续时间长则半年到一年,这期间的艰难和困苦我都遇到过,但从未想到过放弃。”
大一结束的暑假参赛获奖后,谢涛问团队另两人,我们就这么就散了吗?不,人生就得奋斗。大二时的参赛,让他们感动的是,一线的教学老师暑假里放弃了休息,从老校区顶着40度的高温赶到虎溪新校区来辅导和讲课,比赛前谢涛和另两名同学把床搬进了实验室,其中的一名女生是数理学院的涂静雯。他们每日都和衣而睡,比赛四天里每个人总睡眠时间不到13小时。团队的计算机学院郭畅现为北京大学硕博连读,涂静雯现为重庆大学直博。这一年谢涛所在的班级60人有近40人参赛,班上有四支队伍获得了国际一等奖。大三时的参赛,正处期末考试和准备推免,谢涛与同年级五人组成的小组只能在宿舍楼申请了一个活动室,规定每晚从10:30到12:00讨论,两三天推翻一个选题方案,一周向指导老师汇报,持续了一个月,这样的自觉、自发、自动感动了老师们。这5人中就有3人保送到上海交大硕博连读。
“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大赛和项目过程中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团队合作收获了一份份真挚的友谊,我也始终相信,有了梦想就会有实现的不竭动力。”谢涛如是说。
【人物名片】谢涛,男,中共党员,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三项全国性大赛“一等奖”(机械制图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并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宝钢优秀特等奖、唐立新奖学金以及重庆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和重庆大学“科技学术创新标兵”等荣誉。
周帅:带领学子点亮人生
献礼十八大微电影《父辈的旗帜》传播正能量,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优秀典型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让作为该部微电影监制的重庆大学2013届研究生周帅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微电影?作为共青团重庆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书记的周帅说:“以新媒体的方式引领青年是拍摄这部红色微电影的初衷,要让信仰在传递中永恒。”
周帅和几位主创同学们查阅了大量校史,节选出抗日战争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西部大开发以及新世纪初等历史阶段,采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了重庆大学学子几代人的薪火相传,肩负起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建设历史使命的不凡事迹。剧本在逐步完善,剧组人员也在不断地壮大,从最初的几人到了最后成型的30余人,全部由学生组成,特别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周帅和同学们经常通宵达旦,一遍一遍斟酌修改,当电影最终剪辑完成时,伴随着电影结尾处党旗的飘扬,主创们早已热泪盈眶!我们成功了!影片从策划到制作完成前后共用1个半月时间,仅投入了4000多元,拍成12分钟的成片,所有工作人员零报酬。
毕业离别之际,微电影《父辈的旗帜》中男主角铿锵有力的台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理想,为信仰,贡献青春!”成为了毕业生周帅的行动印证,他选择了到甘肃做一名选调生,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
在谈及自己的选择时周帅说:“这部微电影的拍摄经历将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我从中学到了重大先辈们的精神,我愿接过父辈的旗帜,凝入青春的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脚踏实地,奋勇向前,用信仰点亮人生!”
【人物名片】周帅,男,中共党员,重庆大学2013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校研究生团委书记。在校期间获得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重庆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重庆大学唐立新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段炼:追求梦想,贵在坚持
“第三级地震荷载加载成功,恭贺重庆大学代表队!这也是比赛中唯一一只采用底部滑移隔震装置的代表队,恭喜他们!”2012年10月在东南大学举办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的赛场上,探索比拼建筑结构设计的巧妙。最终,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的段炼和他队友设计的“陆上方舟”模型在来自海内外72所高校的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并为重庆大学赢得了最佳组织奖。
“请问学长,您能告诉我们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吗?”这是段炼在跟学弟学妹们交流时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段炼就会回答:“研究学术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取巧,贵在坚持。”
“Quiet minds cannot be perplexed or frightened, but go on in fortune or misfortune at their own private pace, like a clock during a thunderstorm.”这是段炼的座右铭,它也时刻激励着他以超出同龄人的自制、理性和坚持,在学术的道路上,像暴风雨中的钟,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领跑学术。
大学时光对于段炼是坚持、是付出、是成长,更是深深的留恋与不舍,这里有严谨求真的教授,有认真负责亲力亲为的辅导员,也有重大土木作为老八校的厚重底蕴。也正因为有了老师、辅导员为他遮风挡雨,段炼在学术的道路上才能不断前进,他将带着这份温暖、感恩和执着在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习中继续奋斗,Like a clock in a thunderstorm!
【人物名片】段炼,男,中共党员,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连续三年为本专业600人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还获得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暑假带薪实习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荣获“PKPM杯”第五届全国结构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张磊:心怀感恩的“学术达人”
四年,对于一个有着对高考失利的内疚和阴影重新变回了一个更加自信、坚强、敢于坚持不懈地为梦想奋斗的人,是什么原因能够有如此的力量来转变,张磊说是承载着感恩,心怀着梦想,肩负着责任。
张磊说,有幸成为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田逢春教授的博士生,田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受启迪,自己只有勤奋、执着、独立,才能真正成为学术骨干,于是张磊每年只回一次家,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中。怀着感恩的心情来从事科研,张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核心收录8篇(5篇SCI 1区),EI核心收录10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的SCI期刊影响因子累计25.3,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交流报告,其间曾多次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竞赛和校内科研项目4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庆大学科技攻关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张磊在博士期间还担任学院辅导员,负责与本科生进行日常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工作等交流,让本科生同学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在他的心底里,最多的是感谢,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与关心,感谢项目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融洽关系,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做人的理念驱使着他用实际行动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回报所有关注他的人,成为当之无愧的“学术达人”。
【人物名片】张磊,男,中共党员,通信工程学院2013届博士毕业研究生。2009-2013年期间,先后成为或获得2013年度国家“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2013年度重庆大学十佳研究生、科技学术创新标兵,2012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年度首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0年度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李蒙蒙:用心就能实现梦想
2013年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赛事Jessup英语模拟法庭比赛现场,正在进行颁奖仪式,国际法学界知名学者、国际法庭著名法官、全国各地近40所高校代表队齐聚一堂。李蒙蒙站在领奖台上,和身边的队友一起分享此时此刻的喜悦。这是她第三年也是大学期间最后一年参加Jessup比赛。每一次比赛都是一场长期战斗,准备工作都要持续半年时间,夜以继日地查找资料,撰写几万字诉状,讨论,修改,模拟对战,再讨论,再修改……
Jessup比赛过程艰辛而漫长,然而,它却成为李蒙蒙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收获的除了荣誉之外,更重要的是坚韧不拔的学术品质和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图书馆里能看到她钻研学术的专心致志,模拟法庭上能看到她攻防俱佳的机敏果敢,辩论赛时能看到她犀利的能言善辩。
“大学四年真的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只要够用心,终会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李蒙蒙如是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初到大学时,英语口语极不标准的她甚至不敢在公众面前开口,而如今,她在英语辩论赛上滔滔不绝,最近更是以良好成绩通过专业英语八级。
李蒙蒙,这个看上去很安静的女孩,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实践法的精神和价值,做一个真正的法律人。
【人物名片】李蒙蒙,女,中共党员,重庆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重庆大学综合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干部等15项个人荣誉,荣获国际赛事Jessup英语模拟法庭比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还参与完成国家大学生科研项目、校级SRTP科研项目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杨毅:不想当Loser,一直朝前
在杨毅的QQ签名里至今写着这样一句话:“只是不想当Loser,没想到停不下来”。靠着这种“停不下来”的韧劲,在这四年里面,他经历了旁人眼中“足够精彩的大学生活”。
杨毅现已拿到了美国传媒专业排名前五的印第安纳大学(IUB)高达十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在这之前,他放弃了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录取,以及婉拒了世界知名学府——牛津大学的最后一轮面试。
在被问到“你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些大学青睐”的时候,杨毅认为自己没有明显的短板。的确,在他看来,不管是申请学校还是今后的人生,他一直相信“木桶原则”——木桶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正是如此,他尽可能在每一方面做到没有弱项。大一时,杨毅的英语被分到了学校的最差那一档,通过努力,他在大二高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和托福考试,大三时考取了雅思,去国外与英语为母语的同学做学术交流。传媒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至今他先后在CCTV、新华社、台湾教育电台、腾讯等六家媒体单位有过实习经历,并且他在学校十几门专业课程的成绩都名列年级第一名。
杨毅不是一个只会“读死书”的“学霸”。他除了十多年音乐专业的特长外,还在摄影、设计、辩论、演讲、英语全面开花,连续四年当选了“重庆大学文艺活动先进个人”,以及连续两年获得了“重庆市大学生文艺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不管未来的杨毅会停在哪里,他说,“我始终不会忘记,我是从重庆大学这里出发的”。
【人物名片】杨毅,男,重庆大学2013届新闻学院新闻学本科毕业生。共获得重庆市大学生“文艺活动先进个人”、重庆市“高校音乐达人”比赛冠军等校内外20多个奖项;先后赴台湾、日本交换学习;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SRTP科研训练计划“一等奖项目”等。
“博士团的实践经历人生的宝贵财富”
2013届材料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研究生吴璐是见证重庆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发展的众多学生之一。在重庆大学的9年,吴璐从本科到保送读研再到硕博连读,从开始的向往到最后的参与、组织,收获的不仅仅是成长的过程,而是一个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和一份团队精神。
2011年6月,为响应学校“着眼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致力破解阻碍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问题’”的号召,吴璐参加了重庆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赴重庆长寿区开展调研服务工作。吴璐和团队成员们调查长寿湖水质及建设开发情况,转战紫光国际化工有限公司、经开区管委会、现代农业园区和重钢集团等。他们白天冒着酷暑实地考察,晚上常常在房间里彻夜讨论调研数据、解决方案。病了,吃点药;累了,喝口水,只为最后的研究成果能给当地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即便现场无法做到的,也一定带回学校在老师们的相助下再回访、再实践、再运用,吴璐感到一切的付出充满着无比的价值,最后成果获得了当地领导的充分肯定。
有了这样的一批批热情、专业而执着的博士生,重庆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自1994年成立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全国“百佳优秀博士团”,最近14年连续荣获“中国优秀博士服务团”称号。自2003年来,服务团就实践服务模式进行了创新,把学校的技术成果带到地方去转化,将地方的技术需求和发展难题带回来攻关。在“带下去”和“带回来”的循环过程中,以服务团为媒介,实现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作为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吴璐认为博士团实践活动增强了能力、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素质,实践出真知。这期间受益于博士团的吴璐先后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EI核心期刊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一直在纸上谈兵的我们汇集了实践的力量,产生如化学反应般的变化,将加速成长。”如今,吴璐即将进入西南地区某科研机构工作,他认为,博士团的这段实践经历,必将成为其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的民主湖情结
ID:我爱烧锅炉
初闻民主湖,得益于大学伊始新生人手一本的《重庆大学学习生活羊皮书》,我们这一届得到的恰好是重庆大学八十周年校庆珍藏版。该书里不仅讲述了重大的校史,虎溪和老校区的特色与布局,列举了学长的中肯建议,有对新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指导。当然更有吸引各位“吃货”、“驴友”、“购物狂”体验过的美食美景商业所在地。我很庆幸从这本书里汲取到无数正能量,让我开始大学生活时,不至于茫然、忐忑。
这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我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个和重庆大学最负盛名的湖泊同名的校园BBS,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扮演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论坛设置了相当齐全的分类板块,在“江风竹语”探讨文学,品论诗词歌赋;在“心语馨愿”畅聊情感倾诉思绪;在“黄桷树下”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轻松一刻”胡侃各种幽默段子;在“视点”就时事和重大建设针锋相对。我也在“激情体育”找到了球友,在“鱼游天下”寻觅到了同样热衷于徒步和旅游的同伴,在电影和音乐板块同样也寻觅过无数志趣相投的同伴;而在“老乡会所”里,老乡相见两眼泪汪汪的场景不止一次出现。
同学们问我,论坛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了你?我回答,在我遇到学术上的困难时,上论坛求助师兄师姐;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或者心情低落时,在论坛灌水得到开导和安慰。我会默默地去看鱼儿们分享的旅游攻略、生活窍门、冷门知识,以及在其他鱼儿们的文章中窥见他们的生活百态、心里所想。所以在论坛求助帖里频率最高的是——“万能的民主湖”。
我不打游戏、不通宵上网,但民主湖论坛的存在,让我的大学生活却如此地生动而富有色彩。我会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里这是一份净土,是一个触手可及而又温情绵绵的精神花园。
我的民主湖,永远是一个温情的结,它在悄无声息间被我系上,永远不愿解开。它浸润着那些在大学弥漫的每一片青春,并让它们都散发着永远动人的光芒。(作者: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 黄敏)
延续梦想而前行
大江东去,昭华易逝
弹指多载,白驹过隙
六月的日子充满别绪离情
难忘校园里经历的美妙风景
民主湖水,录下我们的浅吟低唱
寅初亭前,响过我们的书声琅琅
实验室里,曾有我们的精密测量
逸夫楼中,留有我们的锦句华章
我们聚首图书馆的走廊
我们相约文字斋的讲堂
我们畅述嘉陵江春风送暖
我们见证缙云山丹桂飘香
研究学术,造就人才
践行的脚步,步履铿锵
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肩负着责任,任重路长
我们牢记耐劳苦、尚俭朴的校训
我们把勤学业、爱国家的传统发扬
没有忧伤,没有惆怅
青春焕发,整好行装
让我们高扬征帆
为实现中国梦乘风破浪
2013届全体毕业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20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