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旭周
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历来就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宝库。而此次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的文化建设,也将打造甘肃旅游以黄河文化为中心,敦煌文化、始祖文化为两翼的发展格局。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甘肃的旅游名片一定会越擦越亮,西北广袤土地的辽阔、壮美、深邃与厚重,也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项目
文旅结合,打造6个旅游集散中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少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缺少活力。借助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东风,甘肃旅游将把文化内涵开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其中,将着力打造百个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兰州、天水、平凉、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6个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同时把节庆活动作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促进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深度融合。
据了解,我省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上,将实施丝绸之路旅游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重点项目,积极开发先秦与三国历史文化旅游线项目,高起点规划,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文物景区、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黄河三峡等景区的知名度,扩大国际影响力。开发建设焉支山—山丹马场景区、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等一批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新兴旅游景区。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亚芳表示:“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多元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存续和展示地,潜藏着丰富的、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全面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实践
各地积极开创文旅深度结合新途径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发展趋势。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薛武说,近年来国民出游人数日益增多,而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并未成比例增长,这里隐藏着值得改进的许多方面。薛武认为,产业融合有助于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升产业竞争力。旅游与文化融合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效益、社会效益和文明效益。
2012年8月,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实现一个月综合收入过100亿元。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刘永富说:“这充分说明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具有广阔发展潜力,能够打造成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兰州市提出的“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概念,也早已通过“轮辐式网络”将甘肃旅游以兰州为中心,向西线(丝绸之路精品游)、南线(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游)、东线(寻根访祖游)、北线(黄河奇观、石林探险游)、东北线(黄土高原风情、红色旅游)、东南线(锦绣陇原自然风光游)和西南线(神奇青藏天路游)延伸,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西部地区风貌展现了出来。
敦煌市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着眼敦煌核心区,促进敦煌文化生态发展、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为重点,实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同时,通过大型节会和体育赛事为载体聚集人气,形成集遗产保护、景观旅游等为一体的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和文化园区。
张掖市率先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张掖试验区,先试先做,重点打造,让张掖历史文脉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塑造城市个性,打造城市品牌,激发内生动力,对于提升张掖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