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科考队员李传金再发“南极游记”
20天艰难行程挺进内陆冰穹A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讯(记者武永明)2012年12月16日至2013年1月4日,是包括中科院寒旱所助理研究员李传金在内的我国第29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25位队员挺进内陆冰穹A的20天艰难行程,以下是李传金再次传来的“南极游记”,从中可见科考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南极恶劣环境,完成祖国交给的科考任务的豪迈气概。
2012年12月16日向内陆冰盖最高点进发
今天是我们内陆队出发的日子。上午10时许,领队一行乘坐直升飞机赶到了出发基地,出发前的仪式就此拉开序幕,最后大家将壮行酒一饮而尽,随着领队的一声“出发!”,25名队员登上雪地车,向内陆冰盖最高点进发!
今天是我作为一号卡特车副驾驶员履行职责的第一天。我的正驾驶是来自贵州柴油机厂的王俊铭机械师,他曾经参加过两次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今天他教会了我一些驾驶卡特车的基本知识。今天还进行了路途中的冰川学采样工作,我采了一支2米深度的浅雪芯,并现场进行了分样、装瓶等工作。
2012年12月17日卡特车陷入雪层
今日行进80公里,到达距离中山站130公里。
今天在卡特车上呆了一天,行进过程中副驾驶的工作还是比较多,其中包括停车时的加油、清除积雪等。由于卡特车拉了几十吨重的油料和物资,因此比其他车辆更容易陷入松软的雪层中,所以开起车来要小心许多。而一旦出现陷车事故,也往往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今天就出现了一例这样的事故。中途我们一号车停车方便时,由于刹车不及时,雪橇之间的连接钢缆没有变松,只能硬启动,但由于负重太多,卡特车虽然力量很大,仍拿四个重橇没办法,最后只能把每一个雪橇之间的钢缆拽松,卡特车才勉强拖着雪橇起步。短短的半个小时,我就上下一米多高的卡特车七八次,累出了一身大汗。
2012年12月18日风雪中行进险些失去联系
今天的天气仍然很坏,大风大雪的天气,使得能见度极低。在这样的天气里行车是最危险的,因为后面的车辆是看不到前面车辆的行驶轨迹的,而GPS存在的误差也会影响行车安全,虽然每个车辆上都配备了对讲机,但由于我们车队后面有一辆雷达车,对讲机的通讯信号存在巨大干扰,所以最后一辆车曾经一度与我们失去了联系,等了一个小时才见到他们的影子,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全队降低了速度,每辆车之间保持不大于20米的距离。
2012年12月19日25人挤在生活舱中吃饭
向内陆进发已经四天了,由于今天风雪太大,不得已休整一天。利用空闲的时间,我对车队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我们本次队9辆雪地车——三辆卡特车和六辆PB雪地车,还有橇、建设物资、生活舱和工具舱。乘员舱共有四个,其中一个兼物资储藏舱,里面住的是随队厨师和医生,另外三个舱里每个有8个床位,其余的23名兄弟就分散其中。食堂是一辆生活舱,面积不大,厨房占去一小半,一开饭25名兄弟挤在一起。内陆行进的日子非常枯燥,每天的工作就是开车、停车加油、停车休息吃饭睡觉。在这种环境里,需要拥有非常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态。
(原标题:甘肃省科考队员李传金再发“南极游记”)